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我们的节日·七夕丨七月初七忆往事 家风传承正当时——福州高级中学开展七夕节主题活动

 二维码 258
发表时间:2022-08-04 15:52

“昭昭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乞巧节等,是我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承载着中华民族对家庭幸福的美好期望。

为进一步深刻挖掘七夕节日的深厚文化内涵,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我们的节日”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我校组织学生开展了“七月初七忆往事,家风传承正当时”系列活动,激励广大师生增强家国情怀,以实际行动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寻家族渊源

正所谓“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族世代,源远流长。家谱不仅是一个家族的历史记载,更能够传承祖上的遗训,绵延家风。七月初七,同学们回望过去,翻阅一本旧家谱,倾听一些老故事,开启一次“寻根”之旅,探寻家族底蕴,体悟世代家风。

在校德育处的指导下,高二年段部分师生走进三坊七巷,围绕“家谱•家风•家训”开展研学活动,通过探寻三坊七巷中的“名人家谱”,收集属于坊巷名人的家风故事。



高二年段陈心妍同学展示了她家中的族谱——《陈氏朝文族谱》。陈氏兴于西周,是诸侯国陈国国主的后人,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无数的名人志士从家族走出,如爱国将领陈绍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先生等,可以说是英贤辈出。家中的族训是:“凝聚族力,奋发图强”。

高二年段王靓同学展示的族谱分为两本,都蒙着深红色硬皮封面,记载着先祖自唐代从河南入闽至今的谱系脉络。总谱比较详细的记载了一到三十六世的姓名字号,主要事迹,家庭等资料;支派图系内记录着讳行,宗祠,祖墓,记事和一到八十六世的所有族人的位次和姓名。

除了已有的家谱实物展示,同学们和家人一起积极开展“手绘创意家谱”活动,广泛收集资料,探究家族演变,从中感悟亲情、铭记家训、传承家风。

展传家之宝

“传家宝”是指家中世代相传的珍贵物品。它见证了一个家族的兴盛和风雨,寄托了一个家庭的情感和精神。同学们利用假期,寻找自家的“传家宝”,深入了解其背后的深刻意蕴和精神内涵。

高三年段林烁同学分享的是“几枚纪念章”。他的外公有很多的纪念章,一枚枚被认真地摆在客厅的展示柜里,有淮海战役纪念章,抗美援朝纪念章,也有近几年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等等。纪念章是对在战场上牺牲的将士的无限怀念,是对活着回来的人的最高崇敬,是我们这个民族尊重历史尊重英雄的真实写照。他的爸爸妈妈和舅舅都是军人,不忘革命初心,传承红色家风,是家族的光荣使命!

高三年段刘乐同学分享的是“一些旧粮票”。上世纪50年代起,人们凭票购买物资。在那个时期,吃饭要粮票,买肉要肉票,裁布要布票,就连买一盒火柴,也得用火柴票。计划经济时代已经过去了,粮票也退出了流通领域,成为历史的印记。但他家依旧珍藏着一些粮票。因为它们见证了共和国同龄人艰苦奋斗的岁月,承载着老一辈勤俭节约的优良品格。“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刘乐同学的家风家训就是厉行勤俭节约,保持艰苦朴素。

高二年段林熠涵同学介绍了“两枚寿山石”。她太外公的父亲花费不少积蓄,将这两枚寿山石雕带回家。旧中国战火纷飞,土匪猖獗,兜兜转转中,家里许多金银玉石丢失了,只有这两枚寿山石雕保存下来。她的外婆把这两枚寿山石珍藏在家里最高的柜子中。每当抚摸着它光洁的纹路,遥想着先辈在战乱中寄托的和平愿望,两枚寿山石雕不仅寓意着家人长寿如山,还代表着坚贞不变的品德和珍爱和平的理想。家人团圆、国家稳定便是先祖在这两枚寿山石雕上刻画出的最朴实的愿望。

一台缝纫机、一个旧木箱、一件旧乐器…… “传家宝”世代相传,“好家风”永不褪色。

传家风故事

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遗产。正逢七夕佳节,让我们一同聆听家风故事,自觉成为优良家风的传承者、家庭文明的建设者。

高一年段杨宇翔同学的家风关键词是“情系家国,服务人民”。他的太爷爷和爷爷都是扎根乡村的共产党员,带领村民开荒、修路,帮助村里通水通电通网络。“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他们的带领下,村子富裕起来了。“要关心国家大事,要为人民服务!”这质朴的家训,从小听到大,不敢或忘。一家崇尚天下为公、克己奉公,信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和衷共济、风雨同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一定能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高一年段江田田同学的家风关键词是“无私奉献,舍己为人”。他的爷爷是一名老中医,青年时他总是背着竹篓上山采药,在诊所里为乡亲们治病。他的哥哥是一名外科医生,常站在手术台边流汗劳累。在新冠疫情肆虐时,哥哥主动申请赴莆田援助抗疫。“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家风影响着家族内的一代又一代的人。在他们的鼓励下,江田田同学也要求自己“越是艰险越向前”,做一个无私奉献的人。

高一年段陈奕成同学的家风关键词是“匠心致远,精益求精”。他家有一把尖嘴钳,虽然铁质生锈泛黑,手柄上的胶套因为老化被套上了红色保护套,却仍十分有重量。它是解放前太外公学艺时候买的,陪伴着他从学徒做到电话线路管理组组长。1953年,太外公因为精湛的手艺,严谨认真的做事态度被评为了全省劳模,在万众举目中受到政府的表彰。母亲讲述了许多太外公的故事,这尖嘴钳就意味着精益求精、勤勤恳恳的优良家风,值得世代传承。

秉持家国情怀的赤子之心,砥砺拼搏,每个家庭前进的脚步,就一定能叠加成国家的进步;每个家庭创造的价值,就一定能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

家谱1.jpg


传家宝3.jpg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