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岗位大练兵|福高2022-2023学年市级教学开放周活动综述

 二维码 1309
发表时间:2022-12-15 09:38

2022年12月5日-9日,福州高级中学举行了2022-2023学年市级教学开放周活动,此次活动以“志远课程涵畅五育并举,多元融合培育时代新人”为主题,开课课程关涉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体育、美术等11门学科,共计28节,其中,英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等5个学科承担学科岗培任务。帮扶校福州四十中派出骨干教师参与开课。此次活动通过“线下+线上”的方式,将学科精品课程同步播送,与全省教育同仁们同时刻共分享基础教育发展的思考与实践,构建立德树人新格局。

课程精彩纷呈,融合五育并举,尽展学科特色亮点:

一、语文学科活动

12月5日下午开展语文学科活动,开设四节精品课例,关涉三个年段。

余榕珍老师开设了《此中有真意,欲辨可循法——高考古诗鉴赏复习》一课,以学生古代诗歌解读的困惑为教学切入点,结合实例,分析归纳学生的答题病因,引导学生把握古诗中的有效信息,进而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苏世峰老师开设了《思辨性读写融通——高二语文写作训练之“基于正反合思维的议论语段写法”》一课。这节课针对“思辨性表达”这一学习任务群中的重难点,有步骤地组织思辨性思维的教学。

唐衍老师与福州四十中郑伊伊老师开设《我与地坛》同课异构课程,郑老师开设《造物本无言,大化自有声——我与地坛》阅读鉴赏课,重点放在引领学生体会作者笔下地坛宁静肃穆、生机盎然的美。唐衍老师开设《读写融通,书写母校情思——我与地坛》写作指导课,注重教学的情境性,将福州高级中学的校园情景与本单元学习任务有机融合在一起,传承福高文化精神内涵。

福州教育研究院李智明老师对四位老师的公开课给予了前期指导。他指出,语文课程具有实践性与工具性的特点,教师要将课标精神贯彻落实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真正实现语文关键能力与核心素养的提升。

福州教育研究院兰芳老师对郑伊伊老师和唐衍老师的课进行了点评。她肯定了郑老师在教学设计上从“物我相遇”“物我相融”到“物我相生”三个环节的层层推进。她肯定了唐衍老师从单元整合教学入手,一课一得,读写融通,将教材的文本与校园文化有机融合,设置了福高校园这一任务情境进行课堂有效教学。

正高级教师、福州四中语文教研组组长葛莉苓老师对余榕珍老师和苏世峰老师的课进行了点评。她赞誉余榕珍老师这堂课能以情感的把握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概括总结方法。她肯定了苏世峰老师作文课的价值,使学生的写作训练落到了实处,关注了学生思想的独创性、深刻性。

二、历史学科活动

12月8日上午,历史学科开展活动并承担市高一、高二历史岗位培训活动。

陈晓珊老师开设了《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一课,充分挖掘乡土资源,以“迁徙的人,变动的城”为主线,探究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及问题。

林文锋老师开设了《古代的商业贸易》一课,以古代福建商业贸易发展历程作为破解教学重难点的载体,引导学生探究秦汉、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古代重要时间段福建的商业发展表现,分析货币、交通港口、商品、政策等商业要素在商贸发展中的影响。

福州四中副校长、正高级、特级教师、福州市吴勇名师工作室领衔名师吴勇老师认为两节课例是对选必二教学的创新尝试。随后,他结合课例点评开设了题为《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的讲座。他表示,两节选择性必修教学课例贴合课标要求,落实课标对学生学业水平的层次要求。

三、地理学科活动

12月8日上午,地理学科开展活动并承担福州市高一地理岗位培训活动。

付进华老师开设了《如何解决阿联酋、沙特阿拉伯的缺水问题》一课,让学生对阿联酋、沙特阿拉伯解决水资源短缺措施的利弊进行辨析,综合分析“造山引雨”、利用南极冰川的可行性,树立人地协调发展观念。

黄偎老师的开设《如何让城市不再“看海”》课,学生动手模拟水循环实验,引出城市内涝概念,进而分析出城市内涝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

课程结束后,福州教育研究院庄云芳老师进行点评,并开设了题为《高中地理“问题探究”的教学与评价》的讲座。她赞誉两位老师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设计巧妙有创意,整体教学内容科学合理,注重落实学生核心素养。

四、政治学科活动

12月8日上午开展了政治学科活动。

政治教研组长鄢超老师开设了《理解运用主观与客观关系》观摩课,他从一道真题导入,引领学生构建必修四哲学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中的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并融入实践观;将构建的关系运用于解题中。

福州教育研究院张宇老师指出,本节课是“运用大概念贯穿大单元教学”的一次有益大胆的尝试,评课后还为大家开设了《大单元视角下的论证式教学》的专题讲座。

福建师大附中校务委员政治教师何燕林老师指出,本节课注重生情、解决学生痛点,提高复习的实效性。

五、英语学科活动

12月8日下午,英语学科开展活动并承担市高二英语岗位培训活动,开设四节精品课例。

邹婷老师执教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Unit2 Bridging Culture的Using language。学生根据所学自导自演短剧,回顾父母对“出国留学的利或弊”的看法,分组讨论,对出国留学话题进行全面的探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洪景瑜老师执教新人教版必修二 Unit1 Reading for Writing的读写课,采用大单元整体教学理念,基于思维导图总结归纳新闻的特点,创设遥远的莫高窟到身边的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的情境,进行结构、内容、语块的支架搭建。

李珊老师开设《基于“人与自我”主题语境的高三话题复习》一课,引导学生用所复习的语块条理清晰地阐述观点,完成语言的内化输出,达到话题复习的目的,课堂体现了学生个人的动态发展。

陈倩影老师执教的复习课以“福”为底色,通过群文阅读探讨福州文化和自然遗产——“福景”“福味”“福艺”,引导学生梳理相关表达、形成结构化知识,帮助学生树立自觉传播中华文化的意识。

基于邹婷与洪景瑜两节观摩课,福州教育研究院陈赫阳老师开设了《高中英语读写课中落实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讲座。他指出,两节课例都是英语学习活动观的优秀实践,能够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类活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他同时强调了六要素整合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及其核心理念。

福州八中副校长、市学科带头人肖莺老师认为李珊和陈倩影老师的课例有新突破,不仅凸显了主题语境的重要性、实现了大观念下的知识串联,而且能够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践行落实“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评课后,肖莺老师开设了题为《搭建读写支架,构建素养课堂》的专题讲座。

六、物理学科活动

12月9日上午,物理学科开展活动并承担市高三年段岗位培训活动,开设四节精品课例。

高三集备组长倪静怡老师开设高三一轮复习课《动量专题复习》,以一道题作为母题,对其中的条件加以改变,演变出了由易到难的三道题,采用问题串的形式来化解难度,让学生学会将复杂的问题化解为熟悉的基本模型,掌握解决复杂问题的一般方法。

教研组组长林晓琦老师开设了高三一轮复习课《动量守恒定律之碰撞模型》,通过对一维弹性碰撞过程的深入研究,让学生学会以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动量等物理眼光看世界,关注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悟物理知识背后所蕴含的物理思想、方法、策略。

高二集备组长陈美英老师的公开课为《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用定量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对知识的理论推导过程进行实验探究,既深刻地了解科学思想在研究物理规律中的重要作用,又通过动手实践体会探究物理规律的过程,提升科学探究能力。

高级教师郑振宁老师开设了公开课《科学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亮点在于通过情境实验引入,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根据学生提出的猜想,引导学生进行实验验证,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

福州第一中学正高级教师林立灿老师开设《核心素养理念下物理总复习课堂教学》讲座。林立灿老师对新旧高考考查学生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的区别进行了分析,高三复习课要注重基础知识,深挖重点知识。他认为高三复习课在教学中层层深入,有所侧重,有所取舍,紧贴新高考关键能力的培养。

福州教育研究院物理学科负责人方彦进老师对高二的两节课作了精彩点评,《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这节课学科特点突显,紧贴课标,注重学生自主探究。《科学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这一节课,紧密联系课程标准,层层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课堂安排紧凑,富有实效。

七、化学学科活动

12月9日上午,化学学科开展活动并承担市高三化学岗位培训工作。

陈小燕老师开设了《陌生情境下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一课,这堂课通过展示近年陌生情境下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高考原题,复习常见考点,由学生建立解题的思维模型,讲解解题的方法,开展学生互评,彰显了教学评一体化。

何铭凯老师开设了《高考视角下基于信息提示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书写》一课,立足高考,引导学生学会审题,挖掘和加工信息,进行分析推理,注重思维建构,并将构建的思维模型应用到实际问题情境中,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课后,评课嘉宾陈祝老师以及福高化学教研组组长陈立明老师对两节课作了点评。陈祝老师认为同课异构都很好地体现了教学评一体化的理念,充分落实新课标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任务。陈立明老师认为这两节课所展现的过程正是化学学习中最常见、最有效的两种方式,如何将两种方式更好地融合,是我们研究的方向。

八、生物学科活动

12月9日上午,生物学科开展活动。

李春雯老师开设选择性必修二《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一课,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联合梯田”的水稻种群为例,将节气与水稻的生长过程相结合,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生物资源的社会责任感。

王钊老师开设的课例是高三专题复习课《DNA的复制》,从DNA复制的特点到复制过程中的变异,设置情境、问题串引导和学生活动,建立起一个自然流畅、逻辑清晰的教学过程。

福州教育研究院生物教研员郑琳老师高度评价了两节观摩课,并作了题为《基于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发展学生系统观》的专题讲座。

我校生物组正高级、特级教师、福州市中学生物名师工作室领衔名师林松老师在点评指出,李春雯老师的课体现了传统文化和农耕文明与生物的联系,以物候贯穿,设计别致。王钊老师的课选择了遗传学中经典的分子遗传部分,以DNA的复制为线索进行串讲,注重提升学生对重要概念的理解和解决新情境试题的能力。

九、数学学科活动

12月9日下午,数学学科开展活动,开设四节精品课例。

张平老师开设了《抛物线光学性质及其应用》一课,研究抛物线的光线性质以及焦点弦与抛物线两交点处切线的规律,让同学们经历观察-猜想-论证的思维过程,利用GGB的动态变化,提高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知,抽象出数学结论,营造出乐学促学的课堂氛围。

黄珊老师开设了《高三数学一轮复习微专题——递推公式求数列通项》一课,让学生经历数列知识的生成及理解运用的过程。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与化归思想的渗透,解题方法的提炼和思想升华。

陈瑜老师开设了《数列求和问题——观察结构,依“项”办事》一课,课堂中引导学生从函数的角度看数列,揭示数列的本质属性,渗透函数与方程的思想以及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提高学生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汤钧老师开设了《抛物线焦点弦性质的应用》一课,以三个任务为主线,研究抛物线焦点弦在长度与面积-定值与共线-圆与角-切线方面的应用,学生亲历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了数学思维能力。

福州教育研究院余小萍老师点评黄珊和陈瑜老师的高三复习课,并开设了《引领探究,让数学课堂充盈智慧》的讲座。她表示两位老师巧设问题,层层递进,采用一题多解,引申探究,抓住易错点开展课堂教学。她强调在高三复习课堂中,教师需要针对多变的数列形式,在温故知新,共建结构的过程中,重点关注解题的目标性。

福州教育研究院江嘉秋老师在线全程观摩了张平老师和汤钧老师的探究课,结合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开设了《助力数学核心素养落地》的讲座。他赞誉两位老师在课堂上充分落实新课标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任务,让学生能主动探索、自主学习、亲身体验、合作交流。

十、体育学科活动

12月9日下午,体育学科开展活动。

翁华珠老师开设了《体能——核心力量训练》一课,课堂上,翁华珠老师首先开展理论学习,接着带领学生进行动态拉伸练习训练,使用软梯让同学们进行行进间的开合跳,提高心率,锻炼身体的灵活性,发展核心力量。

省体育学科带头人林月萍老师结合课例开设了专题讲座,肯定翁华珠老师课堂教学符合高中体育新课程标准的“学、练、赛、评”教学流程,能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激发学生学练的兴趣和积极性,较好地展示出学校的“五育并举”文化理念。

十一、美术学科活动

12月9日下午,美术学科开展活动。

陈倩老师开设《走进博物馆》一课,让同学们根据学习任务单进行更深入的博物馆打卡。课堂基于美丽的福高校园情境,融入历史学科,信息技术学科,做到多学科多角度,引导学生传承传统文化,大胆创新创意,助力培育多元的时代新人。

黄秋洁老师开设《拼版版画单元课程——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一课,基于美术技能技法主题大单元设计,设计模式逆向化,目标设计素养化,课堂教学学习化。在和谐、平等、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相互探讨、动手创作,彰显了美育思想的内蕴与价值。

福州教育研究院美术教研员、谢赠生名师工作室领衔名师谢赠生老师开设题为《大单元教学设计及案例分析》的讲座,在肯定福高美育工作的同时,也向两位老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福州高级中学坚持立德树人,构建“五育”并举的“志远”课程体系。从2021年3月市级开放周秉持的“志远课程充益素养体系,教学评价涵畅五育”理念,到2021年11月福建省级开放周倡导的“多元课程聚焦五育并举,文化传承铸牢立德树人”和2021年12月市级开放周坚持的“赓续志远课程合力,铺展五育并举新图”的主题,无不把五育并举的理念融于各个学科的核心素养培育体系中。本次开放周,更进一步展现了学科课程相融合的福高课程体系。星光不负赶路人,江河眷顾奋楫者,我校将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努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教育新气象新作为。